CEIA 新闻

自由贸易区促进进口安检设备快速进入中国
     今年3月27 ~29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苏、上海  调研期间,提出了支持上海积极探索,依托已有综合保税区,试点建设自由贸易区试验区。
     直至7月3日,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会议原则通过了《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》,强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(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  区)、洋山保税港区、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 4 个 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,建设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。上海自贸区的形成进程 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,上海就已开始在保税监管方面有  所行动。1990 年6月,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外高桥保  税区,成为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、启动最早的保税区。  2004 年4月15日,在距离外高桥保税区仅有 3 千米的  区域,成立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,通过海关总署联合验  收小组验收,成为国务院特批的全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  区。时隔1年的 2005年12月10日,国务院批准设立洋山保税港区,由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区域合作建设,成为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。2009年7月3日,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,浦东机场综合保  税区叠加了保税区、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等 3 种特殊监管区域的所有功能政策。历经二十余载,上海在保税监管方面逐渐发展成熟,实行“四区联动”,集合了保税区、保税物流园区、出口加工区、保税港区、综合保税区等5种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,形成了良好的综合保税区基础条件, 同时也为进口安检设备安检门、金属探测器)快速引进增加保障。
  上海作为东南沿海区域改革开放、经济率先发展的桥头堡,建设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,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、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,同时也是新一届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“试验田”,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,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,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,打造中国经济的“升级版”。